典型文献
以"理事关系"为视角探究王安石和司马光针对强兵政策的论争
文献摘要:
唐宋变革后,士人成为政治参与的主力,因对"理事关系"理解的不同,形成两种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处理问题.以北宋中期为例,朝廷苦于国用不足和兵农不修等问题,宋神宗即位后,重用王安石发动变法,由朝廷主导,将改革焦点放在打击既有豪强对资源的垄断.分别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在汴京和洛阳聚集了两批士人,他们对如何改革时局形成了两种不同论述.在不同的学术倾向或政治态度的背后,反映了新入体制之士人协助君主和士绅阶层对资源的争夺.熙宁变法时的政策论争,大致便是源于此一背景.王安石和司马光论政的差异并不在于变革与反变革,而是变革幅度以及朝廷角色的设定不同.在"为与不为"的议题方面,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主张"主动"作为与"被动"作为;在"如何而为"的议题方面,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强调"扩张"和"节制"的行动策略.在熙宁变法的强兵政策中,两人大致维持一贯的特色.对保甲法的态度最能体现两人基于"理事关系"的思考和论政.
文献关键词:
王安石;司马光;熙宁变法;保甲法;理事关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袁承维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 长沙41008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袁承维-.以"理事关系"为视角探究王安石和司马光针对强兵政策的论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05):148-156
A类:
理事关系
B类:
王安石,司马光,强兵,论争,唐宋变革,士人,政治参与,思维模式,北宋中期,朝廷,苦于,国用,宋神宗,即位,重用,豪强,汴京,洛阳,两批,时局,同论,政治态度,君主,士绅阶层,争夺,熙宁变法,策论,论政,不为,节制,行动策略,一贯,保甲法,最能体现
AB值:
0.3161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