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发愤"到"意淫":中国创作动机理论的发展
文献摘要:
司马迁提出"发愤"说之后,各时期又发展出"托诗以怨""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孤愤""意淫"等说,构成中国创作动机理论最主要的一条发展脉络."发愤"诸说之所以形成,其根本在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作者在现实遇挫后借助创作来抒发情志,以创作来抒愤、鸣不平,其中隐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蒲松龄"孤愤"说、曹雪芹"意淫"说则代表了传统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对"发愤"说的继承和发展,试图在个人和社会冲突发展到极致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蒲松龄借助于异类和异域来获得世俗的幸福;曹雪芹则转向内心,以"意淫"来沟通万物,化解矛盾,获得解脱和自由.
文献关键词:
发愤;孤愤;意淫;创作动机理论
作者姓名:
杨子彦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子彦-.从"发愤"到"意淫":中国创作动机理论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22(10):40-49
A类:
创作动机理论,不平则鸣,穷而后工
B类:
发愤,意淫,司马迁,孤愤,紧张关系,遇挫,抒发,情志,鸣不平,中隐,公平正义,蒲松龄,曹雪芹,传统社会,继承和发展,社会冲突,极致,借助于,异类,异域,世俗,化解矛盾,解脱
AB值:
0.3198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