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跨城乡通婚的模式与变动趋势研究:1978—2018
文献摘要:
从跨城乡通婚的角度研究城乡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关于跨城乡通婚的研究大多关注通婚率的变化,很少有研究分析跨城乡通婚的形成机制及其变迁.基于地位交换论、社会排斥论和双向融合论提出解释中国跨城乡通婚的三种理论模式和标志城乡融合不断发展的三个通婚阶段.通过对2012—2018年四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跨城乡通婚的比例较低,但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978—1991年间,跨城乡通婚中的地位交换现象非常明显,农村一方的教育程度对跨城乡通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一方的教育程度对跨城乡通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通婚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农村一方教育低就和城市一方教育高攀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交换论对跨城乡通婚的解释力逐渐削弱,社会排斥论的解释力不断增强,2005年以后,城市一方的教育程度对跨城乡通婚的负向影响已趋于消失,农村一方在通婚中教育低就的现象也基本消除,我国跨城乡通婚的模式正在从地位交换阶段向社会排斥阶段过渡.跨城乡通婚模式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城乡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跨城乡通婚的难度依然较大,且农村社会下层依然被排斥于通婚之外,进一步消除城乡分割并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仍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
文献关键词:
跨城乡通婚;城乡融合;地位交换论;社会排斥论;双向融合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琪;田思钰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 江苏 南京21002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琪;田思钰-.中国跨城乡通婚的模式与变动趋势研究:1978—2018)[J].人口与经济,2022(04):78-92
A类:
跨城乡通婚,地位交换论,社会排斥论,双向融合论
B类:
变动趋势,趋势研究,城乡社会,社会融合,理论模式,城乡融合,四期,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非常明显,高攀,解释力,中教,合取,阶段性成果,农村社会,城乡分割
AB值:
0.1213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