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兴起方是读诗:中国阐释学视域下的"比兴"说诗与多元理解研究
文献摘要:
从阐释学视域出发,诗歌创作全面运用比兴的最终旨归是为了作用于读者的审美接受和审美理解,唯有"托物寓情"而不是"正言直述",读者才能基于物象的主观化和主观的物象化而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解.对于比兴之诗作,读者必须放弃因言求旨、由词通义的训诂考信之法,将理解力的锋芒直指比兴所祈向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象外之境,如是才不负诗人和诗文本意在激活并丰富读者理解时的良苦用心.在接受实践中,以兴解诗是一个双向互动、彼此难分的过程,由文本之兴作用于读者和由读者之兴作用于文本总是同时发生的.一方面,没有欣赏者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兴发与参与,诗文本中的形象就不可能转化为意义和情感;另一方面,没有诗人运用比兴在文本中精心安排的寄托、隐喻、象征等,读者的自由理解与阐释就失去了基本的起点和依据.
文献关键词:
中国阐释学;比兴;诗学阐释学;审美理解;多元论
作者姓名:
李有光
作者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黄石,435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有光-.兴起方是读诗:中国阐释学视域下的"比兴"说诗与多元理解研究)[J].学术研究,2022(10):1-7
A类:
诗学阐释学
B类:
读诗,中国阐释学,比兴,多元理解,诗歌创作,旨归,审美接受,审美理解,唯有,正言,直述,主观化,物象化,诗作,通义,训诂,考信,之法,理解力,锋芒,直指,言外之意,象外之境,如是,不负,诗文,本意,良苦用心,一个双,双向互动,难分,欣赏者,想象力,兴发,精心安排,寄托,多元论
AB值:
0.4527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