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双重法益视角下骗取贷款罪的规范性解读
文献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限制了骗取贷款罪的打击范围,要求对骗取贷款罪进行合目的性的解释.法益保护理论作为关于刑法目的的重要理论,对骗取贷款罪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法益入手,对骗取贷款罪进行合理解释.更应看到,骗取贷款罪作为行政犯,其本身具有行政违法和刑事不法的双重属性.从行政违法性上,骗取贷款罪侵犯的是贷款管理秩序;从刑事不法性看,骗取贷款罪侵犯的是特定金融机构资金的所有权.故而,骗取贷款罪侵犯的当属双重法益.基于双重法益,不构成民事欺诈的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的欺骗行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应采实质解释立场,"重大损失"的认定应为侦查机关立案之时.
文献关键词:
骗取贷款罪;双重法益;欺骗行为;金融机构;重大损失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牛梦倩
作者机构:
东南大学 法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梦倩-.双重法益视角下骗取贷款罪的规范性解读)[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2(04):47-54,82
A类:
B类:
双重法益,骗取贷款罪,刑法修正案,合目的性,法益保护,保护理论,行政犯,行政违法,刑事不法,双重属性,违法性,从刑,定金,金融机构,所有权,故而,民事欺诈,欺骗行为,实质解释,解释立场,重大损失,侦查机关,立案,之时
AB值:
0.2282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