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万物通心——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方案
文献摘要:
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需要认真考察的重要问题.梁漱溟的"理智运用直觉"、张岱年的四点论、牟宗三的"综合的尽理之精神"、徐复观的"忧患意识"、李泽厚的"乐感文化"、钱穆的"天人合一"、许倬云的"三原色"、庞朴的"忧乐圆融"、张世英的"万物一体"等学说之间存在一个相通点,即都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带有主体心性智慧的特点.万物通心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即心性智慧传统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性解决方案.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以物质决定精神之说为基本的理论概括为万物对人或主体的决定作用,同时也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体心性智慧概括为心对物的感通或应答作用的结果.万物通心意味着世间万事万物,一方面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又给予个人以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又连通个人的身体感觉和心灵思考,迫使个人以己心去应答,形成人心将万物与人沟通起来的局面.万物通心的基本特性在于天地人心一体论,其基本原则之一在于"中和",其实施途径在审美及文艺表现层面有天地生文律、阴阳交替律、刚柔相济律、以善润真律、化悲为喜律、褒贬皆有律和乐以忘忧律等.
文献关键词:
万物通心;中国文化传统;心性智慧;天地人心一体;中和
作者姓名:
王一川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一川-.万物通心——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型方案)[J].文化软实力,2022(02):5-18
A类:
万物通心,心性智慧,天地人心一体,乐以忘忧
B类:
中国文化传统,现代转型,转型方案,梁漱溟,理智,直觉,张岱年,四点,牟宗三,徐复观,忧患意识,李泽厚,乐感文化,钱穆,天人合一,三原色,庞朴,忧乐,圆融,张世英,万物一体,相通,通点,统带,尝试性,之说,感通,心意,世间,万事万物,人的身体,身体感,迫使,基本特性,实施途径,天地生,阴阳,阳交,刚柔相济,褒贬,和乐
AB值:
0.3358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