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运动方式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效果的差异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相对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运动处方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筛检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的随机对照实验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6篇文献,包含5种运动形式;基于Cochrane 5.3系统评价手册,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Studio软件和Addis 1.16.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运动方式选择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儿童期,提高坐位体前屈成绩最佳的运动方式为力量练习(resistance training,RT);立定跳远为多元动作中低强度组合类运动(medium-low-intensity multi-motion training,MT)、RT、运动时间延长(prolonged time of exercise,PTE);仰卧起坐为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AE).青少年期,提高20 m递进式有氧心血管耐力穿梭跑成绩最佳的运动方式为PTE;坐位体前屈为RT;立定跳远为MT、RT;仰卧起坐为MT.结论:1)2次/周,强度≥50%10RM的力量练习有利于改善儿童青少年的柔韧性和下肢爆发力;2)3次/周,持续时间20~30 min,强度50%~60%HRmax的AE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腹部力量及耐力;3)PTE对于提升儿童下肢爆发力以及青少年心肺能力有显著效果;4)运动中增设15 min瑜伽、武术、健美操等练习以及力量和有氧交替组合的运动可提升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及青少年仰卧起坐成绩.建议: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应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做出差异化策略,并均应遵循持续性、多样性、个体性和增加力量练习的提升原则.
文献关键词:
运动方式;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网状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露露;陈亮;刘一平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1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露露;陈亮;刘一平-.不同运动方式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效果的差异)[J].中国体育科技,2022(12):28-36
A类:
10RM
B类:
不同运动方式,儿童青少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效果,运动处方,循证依据,进行检索,筛检,运动干预,随机对照实验,运动形式,Cochrane,手册,Review,Manager,方法学质量评价,Studio,Addis,统计学分析,方式选择,儿童期,坐位体前屈,练习,resistance,training,立定跳远,元动作,低强度,组合类,medium,low,intensity,multi,motion,MT,运动时间,prolonged,exercise,PTE,仰卧起坐,有氧运动,aerobic,AE,青少年期,递进式,耐力,穿梭,柔韧性,下肢爆发力,HRmax,少年心,心肺,显著效果,瑜伽,武术,健美操,课内,内体,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别针,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水平,平和体质,体质健康水平,出差,差异化策略,个体性,加力
AB值:
0.3512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