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系列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14例患者临床病理及穿孔前后CT影像特征.并将14例患者中穿孔后积极手术干预的12例患者分为2组:术后继续抗肿瘤治疗组和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男性9例(64.3%)、年龄≥60岁10例(71.4%)、左半结肠癌10例(71.4%)、RAS/BRAF突变型10例(71.4%)、一线治疗11例(78.6%)、肠梗阻同时合并消化道穿孔8例(57.1%);14例晚期结直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中有10例在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穿孔,其中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7例,治疗有效8例.穿孔术后继续抗肿瘤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穿孔术后最佳支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特征包括老年、男性、左半、RAS/BRAF突变、肠梗阻、影像学显示局部分期T4a~T4b、憩室等.另外,晚期肠癌治疗中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有效时也需高度警惕消化道穿孔风险.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积极手术干预后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生存获益.
文献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消化道穿孔;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作者姓名:
郜辉;王之龙;许婷;王正航;曹彦硕;张小田;李健;彭智;陆明;王晰程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肿瘤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07;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消化肿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
引用格式:
[1]郜辉;王之龙;许婷;王正航;曹彦硕;张小田;李健;彭智;陆明;王晰程-.1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合并消化道穿孔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回顾性系列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2(01):56-60
A类:
局部分期
B类:
转移性结直肠癌,消化道穿孔,临床病理特征,穿孔病,病例系列研究,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影像特征,手术干预,后继,抗肿瘤治疗,最佳支持治疗,生存状态,生存曲线,Log,rank,左半结肠癌,RAS,BRAF,突变型,一线治疗,肠梗阻,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总生存期,T4a,T4b,憩室,血管生成抑制剂
AB值:
0.1863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