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炎症性肠病合并肠内外肿瘤43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合并肠内外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8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 360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合并肠内外肿瘤的患者。将IBD合并结直肠癌、小肠癌、肠道淋巴瘤患者分入肠内肿瘤组;将IBD合并除肠内肿瘤以外其他任何部位肿瘤患者分入肠外肿瘤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IBD合并肠内外肿瘤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rank检验。
结果:共筛选出43例合并肠内外肿瘤的患者,总体肿瘤发生率为1.82%(43/2 360)。IBD合并肠内肿瘤发生率为1.27%(30/ 2 360);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内肿瘤发生率为1.48%(25/1 685),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肿瘤发生率为0.74%(5/675)。IBD合并肠外肿瘤发生率为0.55%(13/2 360);其中,UC患者肠外肿瘤发生率为0.71%(12/1 685),克罗恩病患者肠外肿瘤发生率为0.15%(1/675)。UC与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肠外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肠内肿瘤患者的IBD确诊年龄、肿瘤确诊年龄分别为(37.0±13.8)、(47.7±13.5)岁,低于肠外肿瘤组[(51.8±6.2)、(60.7±7.8)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69、-3.24,
P=0.001、0.002)。肠内肿瘤患者肿瘤确诊时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型为主,占64.0%(16/25),左半结肠型和直肠型占比依次降低[28.0%(7/25)、8.0%(2/25)];UC合并肠外肿瘤以直肠型为主(8/12),左半结肠型(3/12)和广泛结肠型(1/12)依次降低,UC合并肠内与肠外肿瘤患者在肿瘤确诊时,UC病变范围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01)。肠内肿瘤组肿瘤确诊时IBD活动度以重度活动期为主,占46.7%(14/30),中度活动期、轻度活动期、缓解期占比依次降低[33.3%(10/30)、20.0%(6/30)、0];肠外肿瘤组肿瘤确诊时IBD活动度以缓解期为主(7/13),中、轻、重度活动期占比依次降低(3/13、2/13、1/13),肠内与肠外肿瘤组肿瘤确诊时IBD活动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01)。生存分析发现,肠内肿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5.9个月,肠外肿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9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肠外肿瘤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HR=5.119,95%置信区间1.485~17.643,
P=0.010)。
结论:IBD患者有较高的肠内外肿瘤发生风险,合并肠内肿瘤患者的IBD多为广泛结肠型、重度活动期,而肠外肿瘤患者以直肠型、缓解期为主。与合并肠外肿瘤患者比较,IBD合并肠内肿瘤患者的IBD发病年龄和肿瘤确诊年龄均较小,生存期较长。
文献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Crohn病;炎症性肠病;肠内肿瘤;肠外肿瘤;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方洒;吴开春;时永全;陈敏
作者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方洒现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洒;吴开春;时永全;陈敏-.炎症性肠病合并肠内外肿瘤43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2(11):777-782
A类:
肠内肿瘤
B类:
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IBD,肿瘤患者,空军军医大学,结直肠癌,小肠癌,肠道淋巴瘤,肠外肿瘤,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预后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Fisher,概率法,log,rank,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确诊年龄,时病,病变范围,肠型,左半结肠,构成差异,活动度,活动期,缓解期,生存分析,中位生存时间,置信区间,肿瘤发生风险,发病年龄,生存期,Crohn
AB值:
0.1371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