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6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经肾活检诊断为IMN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45例.其中年龄<35岁的66例患者为青年组,35~60岁的175例患者为中年组,>60岁的104例患者为老年组.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肾脏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包括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血肌酐翻倍或全因死亡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次要终点事件: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中年组(均P<0.05).老年组患者水肿、高血压比例>中年组>青年组(均P<0.05).青年组患者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IgG、血补体3等水平异常最严重,其次为老年组,中年组最佳(均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3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TC、LDL、eGFR等水平异常及血肌酐翻倍或进展至ESRD均最严重,CR或PR比例最低(均P<0.05).3组患者球性硬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壁增厚、细动脉透明变性、小动脉病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患者累积肾脏存活率最低,最容易发生ESRD,其次为青年组,而中年组预后最佳(P<0.05).3组患者次要终点事件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老年IMN患者更多合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青年IMN患者起病时病情往往更重.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基础肾功能、小管间质病变和小动脉硬化等病变均逐渐加重.老年IMN患者预后最差,青年患者次之,而中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文献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临床;病理;预后
作者姓名:
陈宇;陈若如;黄蔚霞
作者机构:
325000 温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宇;陈若如;黄蔚霞-.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浙江医学,2022(07):719-723
A类:
B类:
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分析,IMN,预后情况,温州市,中医院,肾活检,活检诊断,青年组,肾脏病理,括发,主要终点,终点事件,血肌酐,翻倍,全因死亡,终末期肾病,ESRD,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中男,压比,总蛋白,血白蛋白,IgG,补体,血尿素氮,血尿酸,LDL,eGFR,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增厚,细动脉,生存曲线,统计意义,合并高血压,慢性疾病,起病,时病,小动脉硬化,青年患者,中年患者
AB值:
0.2714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