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用数字切片技术对120例胃腺瘤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胃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研究和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组织病理诊断为胃腺瘤的病例120例,利用数字切片观察胃腺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分析总结胃腺瘤病例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20例病例中肠型腺瘤110例,患者平均年龄65.72岁,男女比例3∶2,其中69%病例发生于远端胃窦、胃角,肿瘤平均直径1.46 cm,77.2%的病例肿瘤周围黏膜呈慢性炎改变并见肠化生改变,其中26例伴有高级别异型增生,16例伴有黏膜内癌,1例伴有腺癌侵及黏膜固有层;小凹型腺瘤7例,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1∶6,其中5例发生于胃底体,肿瘤平均直径0.69 cm,周围黏膜均未见肠化生及高级别异型增生改变,其中4例呈多发改变,并伴有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改变;幽门腺腺瘤2例,患者平均年龄61.5岁,男女比例1∶1,均发生于胃底体,肿瘤平均直径4.4 cm,周围黏膜均未见肠化生改变,均伴有高级别异型增生;泌酸性腺瘤1例,患者女性,年龄72岁,发生于胃底,肿瘤单发直径0.4cm,周围黏膜未见肠化生改变.免疫组化特征:肠型腺瘤MUC5AC、MUC6均为阴性,MUC2部分表达;小凹型腺瘤呈MUC5AC阳性表达,不表达MUC2;幽门腺腺瘤表达MUC6,部分表达MUC5AC,不表达MUC2;泌酸性腺瘤主细胞分化的瘤细胞特征性表达MUC6,MUC5AC主要表达于瘤体正常表面黏液细胞,不表达MUC2.结论:发生于胃的腺瘤,其不同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均有特征性差异,其预后及危险度均不同,应给予准确病理诊断和不同的临床处理.利用数字切片技术有助于肿瘤病理的回顾性分析.
文献关键词:
胃腺瘤;幽门腺腺瘤;泌酸性腺瘤;小凹型腺瘤;数字病理切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巍;刘慧通
作者机构:
710068西安,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巍;刘慧通-.利用数字切片技术对120例胃腺瘤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22(01):27-32
A类:
胃腺瘤,小凹型腺瘤,泌酸性腺瘤
B类:
数字切片,切片技术,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诊治,精准诊疗,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科组,组织病理诊断,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腺瘤病,中肠,肠型,平均年龄,男女比例,远端,胃窦,平均直径,瘤周,肠化生,高级别异型增生,黏膜内癌,固有层,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幽门腺腺瘤,单发,发直,4cm,MUC5AC,MUC6,MUC2,阳性表达,主细胞,细胞分化,特征性,瘤体,黏液细胞,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形态,危险度,应给,临床处理,肿瘤病,数字病理切片
AB值:
0.2397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