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IMP-1和M-CSF水平变化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变化.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19年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连续抗病毒治疗2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IMP-1和M-CSF水平变化.统计CHB患者肝硬化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TIMP-1、M-CSF变化对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治疗前1 d相比,治疗6个月后CHB患者血清TIMP-1和M-CSF均降低(P<0.05),ΔTIMP-1、ΔM-CSF分别为(56.6±8.3)μg/L、(62.5±9.2)ng/L.治疗2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24.32%.发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门静脉内径、肝脏弹性值(LSM)、TIMP-1,治疗6个月后TIMP-1、M-CSF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ΔTIMP-1、ΔM-CSF则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M、ΔTIMP-1及 ΔM-CSF均为影响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32、3.040、3.330,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 ΔTIMP-1、ΔM-CSF预测C 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50.9μg/L、61.4 ng/L,灵敏度分别为80.6%、72.2%;特异度分别为75.9% 、80.4%,AUC分别为0.848、0.809.结论 血清TIMP-1、M-CSF水平变化预测CHB患者肝硬化发生的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评估C HB患者是否发生肝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文献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者姓名:
张磊;黄育红;罗凌;汪丽萍;方春华;冉斌;李应
作者机构:
230000 安徽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感染性疾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磊;黄育红;罗凌;汪丽萍;方春华;冉斌;李应-.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IMP-1和M-CSF水平变化)[J].肝脏,2022(08):863-867
A类:
B类: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TIMP,CSF,水平变化,CHB,基质金属蛋白酶,酶抑制,抑制物,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肥市,第三人,肝硬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效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门静脉,门静脉内径,肝脏弹性值,LSM,断点,变化预测,临床评估
AB值:
0.1642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