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关于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文献摘要:
古亚洲洋不是西伯利亚陆台和华北地台间的一个简单洋盆,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打开和封闭的多个大小不一的洋盆复杂活动(包括远距离运移)的综合体.其北部洋盆起始于新元古代末—寒武纪初(573~522 Ma)冈瓦纳古陆裂解形成的寒武纪洋盆.寒武纪末—奥陶纪初(510~480 Ma),冈瓦纳古陆裂解的碎块、寒武纪洋壳碎块和陆缘过渡壳碎块相互碰撞、联合形成原中亚-蒙古古陆.奥陶纪时,原中亚-蒙古古陆南边形成活动陆缘,志留纪形成稳定大陆.泥盆纪初原中亚-蒙古古陆裂解,裂解的碎块在新形成的泥盆纪洋内沿左旋断裂向北运动,于晚泥盆世末到达西伯利亚陆台南缘,重新联合形成现在的中亚-蒙古古陆.晚古生代时,在现在的中亚-蒙古古陆内发生晚石炭世(318~316 Ma)和早二叠世(295~285 Ma)裂谷岩浆活动,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类.蒙古-鄂霍次克带是西伯利亚古陆和中亚-蒙古古陆之间的泥盆纪洋盆,向东与古太平洋连通,洋盆发展到中晚侏罗世,与古太平洋同时结束,其洋壳移动到西伯利亚陆台边缘受阻而向陆台下俯冲,在陆台南缘形成广泛的陆缘岩浆岩带,从中泥盆世到晚侏罗世都非常活跃.古亚洲洋的南部洋盆始于晚寒武世.此时,华北古陆从冈瓦纳古陆裂解出来,在其北缘形成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被动陆缘和中奥陶世—早志留世的沟弧盆系.志留纪腕足类生物群的分布表明,华北地台北缘洋盆与塔里木地台北缘、以及川西、云南、东澳大利亚有联系,而与上述的古亚洲洋北部洋盆没有关连,两洋盆之间有松嫩-图兰地块间隔.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华北地台北部发生弧-陆碰撞运动,泥盆纪时,在松嫩地块南缘形成陆缘火山岩带,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台与松嫩地块碰撞,至此古亚洲洋盆封闭.古亚洲洋的南、北洋盆最后的褶皱构造,以及与塔里木地台之间发生的直接关系,很可能是后期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
文献关键词:
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岩浆活动;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唐克东;鞠楠;张大权;张国宾;冯玥;孔金贵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12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克东;鞠楠;张大权;张国宾;冯玥;孔金贵-.关于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地质与资源,2022(03):246-258,330
A类:
B类:
古亚洲洋,构造演化,几点思考,西伯利亚,陆台,洋盆,大小不一,杂活,远距离,运移,综合体,新元古代,寒武纪,Ma,冈瓦纳,瓦纳古,纳古陆,奥陶纪,碎块,中亚,纪时,南边,成活,志留纪,泥盆纪,内沿,左旋,北运,晚泥盆世,达西,台南,南缘,新联合,晚古生代,代时,陆内,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岩浆活动,成双,双峰式火山岩,碱性花岗岩,花岗岩类,霍次克,向东,古太平洋,中晚侏罗世,动到,向陆,台下,俯冲,岩浆岩,中泥盆世,解出来,被动陆缘,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弧盆系,腕足类,类生物,生物群,华北地台北缘,塔里木,川西,关连,图兰,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松嫩地块,成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块碰撞,至此,北洋,褶皱构造,构造运动
AB值:
0.3103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