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及其防治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术中增加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或发生血栓后滴注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口服华法林,使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于1.5~2.0和2.0~3.0,并直至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结果 术后2周内发生PVST共132例(100%),血栓分布:残余脾静脉血栓132例(100%),门静脉血栓(PVT)39例(29.5%).在39例PVT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3例,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其中15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14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4例为完全性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相连,2例存在门静脉分支血栓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脾静脉血栓相连.39例PVT中,门静脉左支血栓21例,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PVT 2处及以上者25例.在试验组36例脾静脉近端结扎的患者中,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2.8%);在对照组未采用脾静脉近端结扎的96例中发生PVT 38例(39.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39例PVT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33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进行CT检查,发现血栓消失、机化再通和海绵样变各23例、7例和3例.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是发生术后PVT的主要原因.脾静脉近端结扎的预防效果显著,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滴注肝素盐水和溶栓剂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口服华法林效果确切但需检测凝血功能.
文献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系统血栓;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脾静脉近端结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宝定;卜阳;田明国;辛国军;刘明奇
作者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宁夏 银川 7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宝定;卜阳;田明国;辛国军;刘明奇-.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及其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01):19-22,29
A类:
脾静脉近端结扎
B类: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门静脉系统血栓,血栓发生率,portal,venous,system,thrombosis,PVST,经胃,胃网膜右静脉,置入,留置导管,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预防血栓,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华法林,预防和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数量,血栓分布,门静脉血栓,PVT,干血,最大横截面积,完全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以上者,溶栓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静脉内,预防效果,静脉留置,溶栓剂,双重作用,凝血功能,脾切除术,抗凝治疗
AB值:
0.1720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