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内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内翻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0例内翻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测量截骨组和间隙平衡组,每组30例.间隙平衡组患者采用间隙平衡技术,测量截骨组患者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4 d及术后6、12、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3 d,2组患者均于伸直、屈曲90°位行内、外翻应力下X线检查,并测量内、外翻应力下胫股关节角.结果 间隙平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测量截骨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测量截骨组(P<0.05);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4 d、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6个月,间隙平衡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测量截骨组(P<0.05);术前、术后14 d及术后6、12、36个月,测量截骨组和间隙平衡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F=1.639、445.483,P<0.05).术前,2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及术后6、12、36个月,间隙平衡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测量截骨组(P<0.05);术前、术后14 d及术后6、12、36个月,测量截骨组和间隙平衡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均呈显著升高趋势(F=29.084、1953.133,P<0.05).术后3 d,膝关节伸直位时,2组患者内翻应力、外翻应力下的胫骨关节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90°位时,间隙平衡组患者的内翻应力、外翻应力下的胫骨关节角均显著小于测量截骨组(P<0.05).结论 相较于测量截骨技术,内翻KOA患者TKA术中采用间隙平衡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对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的远期缓解效果更好.
文献关键词:
内翻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测量截骨技术;间隙平衡技术
作者姓名:
胡泽森;夏磊;郝非凡;张旭辉
作者机构:
新乡医学院研究生院,河南 新乡 45300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骨科一区,河南 新乡453001
引用格式:
[1]胡泽森;夏磊;郝非凡;张旭辉-.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内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12):1145-1149,1154
A类:
内翻膝骨性关节炎
B类:
间隙平衡技术,测量截骨技术,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比较,KOA,TK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三集,集团军,军医,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疼痛程度,美国纽约,特种,HSS,膝关节评分,评分量表,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伸直,屈曲,外翻,股关节,胫骨,骨关节,屈膝,短手,稳定性改善,缓解效果
AB值:
0.1268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