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采用红外热像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背俞穴位置古今差异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被测点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从穴位特性的角度来探究背俞穴3种不同定位方式的有效性.对毫针刺激与不刺激穴位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针刺对穴位特性的影响.3种定位方式为:①标准化定位: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②棘突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③棘突下,棘突外侧缘旁开1.5寸.方法:健康成年人50例,分别采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测量其左侧脾俞、肾俞和小肠俞的3个定位点,记录数据.随后随机抽取30名志愿者进行毫针刺激,在3h洗脱期后,对其3个定位点进行针刺,取针后立即进行测量.结果:脾俞、肾俞和小肠俞不同定位点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俞、小肠俞不同定位点血流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俞3号定位点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1、2号定位点(P =0.015 <0.05).脾俞、肾俞和小肠俞同一定位点针刺后温度及血流灌注量均明显高于针刺前(P =0.000 <0.05).结论:针刺可有效提高针刺点的温度及血流灌注量,但背俞穴有效定位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文献关键词:
针刺;背俞穴;定位;红外热像;激光散斑血流成像
作者姓名:
齐晓琪;李瑞;王世东;宋姗姗;李莉;曹慧颖;杨浩田;张馨月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齐晓琪;李瑞;王世东;宋姗姗;李莉;曹慧颖;杨浩田;张馨月-.采用红外热像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背俞穴位置古今差异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01):17-21
A类:
穴位特性,小肠俞
B类: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背俞穴,血流灌注量,同定,毫针,针刺,对穴,棘突,正中,中线,健康成年人,红外热像仪,成像仪,肾俞,定位点,随机抽取,3h,洗脱期,行针,温度差异,刺点,尚需
AB值:
0.166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