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前培训为例
文献摘要:
目的:以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前培训为例,探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在口腔修复科临床实习的前期加设一门由口腔解剖生理学、学及口腔修复体学的"整合教学"课程."整合教学"课程由四次课组成:(1)介绍Dental CAD软件及使用方法;(2)使用Dental CAD软件复习牙体解剖形态特征及生理意义;(3)使用Dental CAD软件复习牙列、咬合和相关的基础知识;(4)独立完成上颌第一磨牙的氧化锆解剖全冠修复体的设计.课后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超过97%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Dental CAD软件不仅能够更好帮助理解牙体解剖和学知识,而且对修复临床工作有启发,在今后的牙体预备中会更加注意肩台、聚合度、固位形、预备体高度、邻牙,戴牙过程会更加注意修复体的外形、邻接、边缘、咬合等细节.结论:口腔医学本科生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前开展数字化设计整合课程可以提升学生对牙体解剖形态和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牙体预备标准的把握和修复体制作的要求,利于学生掌握口腔修复学的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本研究为口腔医学各类课程提供了整合课程教学思路,通过数字化技术搭建口腔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桥梁,有望借此推动教学改革,为口腔医学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文献关键词:
牙体解剖学;学;口腔修复学;整合课程
作者姓名:
余培;罗有成;陈佳敏;李江;吴哲
作者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 广州 510182
引用格式:
[1]余培;罗有成;陈佳敏;李江;吴哲-.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口腔修复临床实习前培训为例)[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2(03):218-222
A类:
固位形,牙体解剖学
B类:
数字化技术,整合课程,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探索,临床实习,实习前,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科,加设,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修复体,整合教学,Dental,CAD,使用方法,解剖形态,牙列,咬合,基础知识,上颌第一磨牙,氧化锆,全冠修复体,无记名,助理,临床工作,牙体预备,肩台,聚合度,邻接,口腔医学本科生,生口,数字化设计,牙体缺损,固定修复,操作技能,各类课程,教学思路,基础课程,临床课程,高素质人才
AB值:
0.25538
相似文献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于海洋;岳莉;刘伟才;刘峰;牛丽娜;邵龙泉;廖红兵;骆小平;李鸿波;江青松;于皓;赵彬;吴哲;李长义;吴国锋;王焱;牟雁东;刘云松;张海洋;陈吉华;刘洪臣-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成都610041;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海20007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10008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西安71003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28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宁53001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210008;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北京1008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1000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州350002;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太原03001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510013;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300070;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广州510055;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成都610072;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长春13002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