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占50%以上,围生期HBV感染者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且有较高肝硬化和(或)肝癌的发生风险.宫内感染是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失败致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原因.HBV宫内感染途径有生殖细胞感染、经胎盘屏障渗漏、经胎盘细胞感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4种途径.HBV可感染穿越胎盘屏障各细胞层尤其是滋养细胞层,其通过胞内囊泡转运系统穿越滋养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等可调节HBV感染滋养细胞,诱导滋养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hospho protein kinase B,PI3K/pAKT)和Smad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AKT信号通路激活及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增加HBV母婴传播风险.对血HBV-DNA>2×105 IU/mL孕妇,妊娠24~28周后可以给予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
文献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疾病传播;垂直;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类;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袁里朝;曲足;白晓霞
作者机构:
310000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袁里朝;曲足;白晓霞-.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22(01):57-61
A类:
B类:
宫内传播,传播机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virus,HBV,感染者,母婴传播,围生期,上会,携带者,肝硬化,肝癌,发生风险,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免疫失败,感染途径,生殖细胞,细胞感染,胎盘屏障,渗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细胞层,滋养细胞,内囊,囊泡转运,转运系统,可调节,磷脂酰肌醇,磷酸化,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kinase,phospho,protein,PI3K,pAKT,Sm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receptor,EGFR,传播风险,IU,孕妇,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传染性疾病传播,信号传导,细胞因子类
AB值:
0.3877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