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紫草素抑制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后肾小管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M2(PKM2)抑制剂紫草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修复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的Sham溶剂组和Sham紫草素组,双侧肾脏IRI模型的bIRI溶剂1 d组、bIRI紫草素1 d组、bIRI溶剂3 d组、bIRI紫草素3 d组。肾脏IRI模型建立,采用双侧肾蒂夹闭28 min处理,术后4 h腹腔注射3 mg/kg紫草素或溶剂,术后1 d或3 d处死小鼠留取样本。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通过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丙酮酸激酶M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翅荚百脉根凝集素(LTL)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脏的PCNA表达。体外实验,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成8组:对照组(不做缺氧处理)、模型组(缺氧/复氧处理)、模型+紫草素剂量组(缺氧/复氧后给予0.5 μM、1.0 μM、1.5 μM、2.0 μM、3.0 μM、7.0 μM紫草素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结果:肾小管损伤面积评分:bIRI紫草素1 d组高于bIRI溶剂1 d组(P<0.01),bIRI紫草素3 d组高于bIRI溶剂3 d组(P=0.0337),而假手术的Sham溶剂组和Sham紫草素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免疫荧光(P=0.0331)和免疫印迹(P=0.0228)结果均显示,bIRI紫草素3 d组小鼠肾组织的PCNA表达较bIRI溶剂3 d组明显减少。在体外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紫草素剂量组(1.5 μM、2.0 μM、3.0 μM、7.0 μM紫草素干预)的HK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01),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P<0.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1.5 μM紫草素能够显著抑制复氧后肾小管细胞的迁移(P<0.001)。结论:肾脏IRI损伤后,紫草素可能通过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和迁移来抑制肾小管修复,从而加重肾损伤。
文献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紫草素;增殖;迁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钰澜;陈健文;朱飞;王田田;张妍;刘娇娜;黄梦杰;吴玲玲;陈香美
作者机构:
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53 北京,解放军医学院;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医学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钰澜;陈健文;朱飞;王田田;张妍;刘娇娜;黄梦杰;吴玲玲;陈香美-.紫草素抑制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后肾小管细胞的增殖和迁移)[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22(01):15-21
A类:
bIRI
B类:
紫草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细胞的增殖,增殖和迁移,丙酮酸激酶,PKM2,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周龄,C57BL,6J,假手,Sham,夹闭,腹腔注射,处死,留取,小鼠血清,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PAS,肾组织病理,组织病理学,免疫荧光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百脉根,凝集素,LTL,体外实验,近端,HK2,复氧,试剂盒,细胞存活率,细胞生长,生长抑制率,细胞划痕实验,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肾小管损伤,损伤面积,免疫印迹,肾小管上皮细胞,移来,急性肾损伤
AB值:
0.20668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