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长期临床效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行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ARAS的1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优化药物组(n=78)和药物联合PTRAS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的血压水平,术后的肾功能指标,以及终点事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药物联合PTRAS组年龄、肾小球滤过率、低密度脂蛋白及既往冠心病史比例均低于优化药物组,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及既往高血压史、单侧肾动脉狭窄比例均高于优化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6、12、36、60个月的收缩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6、12、36、60个月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优化药物组比较,药物联合PTRAS组舒张压在术后6、12、60个月时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收缩压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12个月、36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与基线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最重狭窄程度增加是优化药物组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是药物联合PTRAS组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优化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PTRAS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RAS患者血压;与优化药物治疗比较,联合PTRAS不能明显改善肾功能及减少终点事件发生;肾动脉狭窄程度较重为ARAS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文献关键词:
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全因死亡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海鹏;张志强;王亚松;周铁楠;王效增
作者机构:
北部战区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1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海鹏;张志强;王亚松;周铁楠;王效增-.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长期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22(11):1116-1120
A类:
B类:
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临床效果观察,PTRAS,ARAS,战区,总医院,动脉造影,药物联合,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终点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肾小球滤过率,低密度脂蛋白,白及,冠心病史,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压比,ml,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射血分数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优化药物治疗,动脉狭窄程度,重为,临床工作
AB值:
0.1264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