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
文献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9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将处方内容记录到数据库中,通过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分析用药频率、频数及关联性,揭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相关文献186篇,纳入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处方210首,涉及中药种类173味,使用频数2302次,其中天麻、川芎和半夏的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息风止痉药、平肝潜阳药、解表药、利湿药为主.证型分布前3位依次为气血亏虚型、瘀血阻窍型、风痰上扰型.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支持度≥10%时支持度前10位的药对基本以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补虚药最为多见,其次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药组与药对基本上是补虚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行气药、利水消肿药、解表药及活血化瘀药的不同组合,证型与用药方面关系密切.虚损是根本原因,风、痰、瘀为标,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权衡标本缓急.
文献关键词:
数据挖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友德;何前松;胡斐然;郭青;李宇鸿;樊梓媛
作者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贵阳 550018;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贵阳 55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友德;何前松;胡斐然;郭青;李宇鸿;樊梓媛-.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用药规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3):327-331
A类:
B类:
中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技术,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符,符合要求,处方,方内,录到,IBM,Modeler,用药频率,频数,中天,天麻,川芎,半夏,使用频率,药物类别,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潜阳,解表药,利湿,证型分布,气血亏虚型,瘀血,风痰上扰型,Apriori,支持度,药对,药组,基本上,行气,利水,消肿药,不同组合,药方,虚损,补虚泻实,标本缓急
AB值:
0.25164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