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董氏奇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针刺手法探讨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临床发现董氏奇穴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对其针刺操作手法可行探索性研究.方法 随机双盲数字分组法选取患者120例,分组董氏奇穴组和普通针刺组各60例.董氏奇穴疗法组采取特殊的针刺手法(倒马针法、牵引针法、动气针法),普通针刺组采取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眩晕症状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络多普勒检查.结果 董氏奇穴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高于普通针刺法(P<0.05);董氏奇穴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23%(P<0.05);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客观反应脑干供血恢复情况,董氏奇穴组脑干供血参数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董氏奇穴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椎动脉供血系统及血管弹力指数,疗效显著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 董氏奇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其针刺手法简单易于操作,基层推广性强,值得深入研究.
文献关键词:
董氏奇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针刺手法
作者姓名:
刘军兵;任胜洪;陈蓉;伉奕;程惠;张瑞娟;石燕芳;李滔;何冠;邓秀琴
作者机构:
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400082;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重庆400012
引用格式:
[1]刘军兵;任胜洪;陈蓉;伉奕;程惠;张瑞娟;石燕芳;李滔;何冠;邓秀琴-.董氏奇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的临床针刺手法探讨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12):58-61
A类:
B类:
董氏奇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型,针刺手法,探讨研究,疗效显著,针刺操作,操作手法,探索性研究,随机双盲,普通针刺,动气针法,取平,平补平泻,后观,眩晕症状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络,中医证候积分,针刺法,总有效率,供血,恢复情况,椎动脉,弹力,善后,患者生活质量,单易,基层推广,推广性
AB值:
0.1974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