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置钉在Ⅱ型齿状突骨折固定中的优势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阶梯式导针法与传统经验导针法在Ⅱ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17例新鲜Anderson-D'Alonzo分型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病例资料,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按照术中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9例采用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法置钉,男6例,女3例;年龄31~62岁,平均(48.33±10.92)岁.B组8例采用传统经验法置钉,男5例,女3例;年龄32~65岁,平均(53.0±6.87)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导针置入次数、出血量、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切口愈合等级、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其他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3.1)个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A组(53.33±6.87)min,B组(104.25±15.80)min]、术中透视次数[A 组(5.11±0.78)次,B 组(9.88±1.89)次]、导针置入次数[A 组(2.33±0.50)次,B 组(6.75±1.39)次]、出血量[A 组(31.11±10.54)mL,B 组(38.75±9.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 NRS 评分 A 组(2.01±0.71)分,B组(2.37±1.0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NDI评分A组(5.62±1.54)分,B组(6.11±1.7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和神经血管损伤,切口除B组1例外,均Ⅰ/甲愈合.B组1例螺钉松动,颈托固定下骨折愈合.结论 与传统经验导针法比较,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法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定位精准和置钉成功率高的优势,值得参考.
文献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颈前入路;齿状突螺钉;结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立建;贺双军;王遥伟;束晖;吴树华
作者机构:
丹阳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骨科,江苏镇江 212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立建;贺双军;王遥伟;束晖;吴树华-.阶梯式导针联合预置骨隧道置钉在Ⅱ型齿状突骨折固定中的优势)[J].实用骨科杂志,2022(04):295-299,304
A类:
Alonzo,残障功能,齿状突螺钉
B类:
阶梯式,导针,预置,骨隧道,置钉,齿状突骨折,骨折固定,针法,传统经验,骨折手术治疗,丹阳市,Anderson,病例资料,车祸伤,高处坠落,坠落伤,重物,砸伤,中置,隧道法,经验法,组手,手术时间,置入,出血量,术后疼痛,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rating,scales,NRS,切口愈合,愈合等级,骨折愈合,愈合情况,后颈,颈椎,neck,disability,NDI,随访时间,骨折类型,类型差异,术中透视,无脑,脑脊液漏,神经血管,血管损伤,螺钉松动,颈托固定,定下,成功率高,颈前入路
AB值:
0.3290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