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
文献摘要: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临床发病特点,比较EBV-IM患儿感染EBV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为EBV-IM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EBV感染I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9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EBV-DNA的拷贝数将全血EBV-DNA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Pandas"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E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淋巴亚群的变化是否有差异.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25例治疗前后淋巴亚群的变化是否有差异.结果 94例患儿中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炎典型三联征症状,共74例,占78.2%.病初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64例(68.0%),异型淋巴细胞<10%30例(32.0%).根据入院时EBV-DNA的拷贝数103将全血EBV-DNA分为(拷贝数>103)阳性组36例和(拷贝数<103)阴性组58例,EBV-DNA分为阳性组36例和阴性组58例,EBV-DNA阳性组CD3、CD8、CD4绝对值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NK绝对值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例治疗1周后CD8、NK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入院时,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CD3、B细胞绝对值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感染IM患儿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EBV细胞内复制活动性有关.E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CD8+T细胞明显增多,在免疫防御中有关键作用.EBV病毒感染患儿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I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期间患儿对淋巴细胞亚群复查,有助于判断其免疫功能恢复情况.
文献关键词: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钱冰涛;汤殿维;刘海涛;毕淑英;刘芳;王萌;宋庆
作者机构:
100049 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儿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钱冰涛;汤殿维;刘海涛;毕淑英;刘芳;王萌;宋庆-.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J].河北医药,2022(06):838-842
A类:
B类: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IM,临床发病,发病特点,EBV,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特点,个体化治疗,北京航天,航天中心,中心医院,医院儿科,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拷贝数,全血,Pandas,巴亚,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三联,异型淋巴细胞,入院时,CD3,CD4,NK,免疫功能紊乱,内复制,活动性,CD8+T,免疫防御,染患,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期间,复查,功能恢复,恢复情况
AB值:
0.18638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