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动态监测肿瘤化疗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评价动态监测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化疗患者38例(化疗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化疗患者分别在化疗2、4、6周期后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RT-2DE)、超声造影(CEUS)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方法分别检测心功能.观察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短轴缩短率(FS)、E/A,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Ptw)、左心室扭矩(LVTor)、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左房前后径(LAD)等.结果 TDI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FS、E/A、D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FS、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D-STI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LVGCS、LVGLS、LVPtw、LVTo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LVGCS、LVGLS、LVPtw、LVTo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EUS检查结果显示,化疗组中,化疗2、4、6周期后三个周期检测的LVED、LAD、LVEF水平和间隔E/A<1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化疗6周期后检测的LVED、LAD、LVEF水平和间隔E/A<1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蒽环类药物化疗会导致心脏毒性,3D-STI、CEUS及TDI能检测到化疗后所致的心脏毒性.
文献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超声造影;组织多普勒成像;肿瘤;化疗;心脏毒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贾娟;于慧娟;黄蕾;焦方杰;浮志坤
作者机构:
450016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450016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娟;于慧娟;黄蕾;焦方杰;浮志坤-.超声心动图多模态技术在动态监测肿瘤化疗心脏毒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04):325-330
A类:
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LVTor
B类:
多模态技术,肿瘤化疗,心脏毒性,应用效果观察,郑州市,化疗患者,健康志愿者,三维斑点追踪技术,STI,2DE,超声造影,CEUS,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FS,减速时间,DT,圆周应变,LVGCS,径向应变,LVGRS,整体纵向应变,LVGLS,扭转角度,LVPtw,扭矩,LVED,左房前后径,LAD,蒽环类药物,药物化,化疗后
AB值:
0.1973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