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文献摘要: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何服务人与机器人的共同需求?遥感影像解译的机理是什么和如何突破实现技术的瓶颈?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且完全可能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地球和智慧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献关键词:
地球空间信息学;万物互联;时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空间感知与认知
作者姓名:
李德仁;徐小迪;邵振峰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德仁;徐小迪;邵振峰-.论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J].测绘学报,2022(01):1-8
A类:
空间感知与认知
B类:
万物互联,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6G,代地,空间信息技术,定位技术,GNSS,无所不在,定位导航,PNT,遥感技术,遥感卫星,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地图数据库,三维实景,数字孪生,3S,移动测量,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服务,研究范围,对地观测,物联监测,人类活动,大科学,测绘学科,人与机器,遥感影像解译,时空大数据,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空间认知,数字地球,智慧社会
AB值:
0.310393
相似文献
智能空间信息处理与时空大数据分析探索
秦昆;许凯;吴涛;徐敏;黄静;陈一祥;冯霞;赵鹏祥;王玉龙;张晔;徐源泉;毕奇-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8;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与智能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北京 100029;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瑞典隆德大学自然地理与生态系统科学系,隆德 S-2236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47;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 100830;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