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近红外光谱的2D-COS解析及其在丹参酮提取物近红外模型中应用
文献摘要:
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技术,以氘代氯仿为溶剂,解析了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标准品的近红外光谱(NIR).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二维相关切片谱在1600~1800,1900~2230和2300~2400 nm处有特征吸收,其中丹参酮ⅡA在1640和2140 nm处有不同于隐丹参酮的呋喃环双键一级倍频和组合频吸收,1696 nm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分子中甲基伸缩振动二级倍频,1726和1740 nm处吸收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环己烯亚甲基伸缩振动二级倍频,2146和2220 nm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苯环C—C伸缩振动与C—H伸缩振动的组合频,2300~2400 nm处一系列峰为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甲基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组合频吸收.以丹参酮提取物为载体,以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光谱解析特征波段及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SiPLS)筛选特征波段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定量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of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均较小.结果表明,2D-COS技术解析特征波段与SiPLS波段筛选所建PLS模型均稳定.2D-COS技术使近红外定量模型更具解释性,可解析出结构差异特征吸收,同一波段可实现结构类似物的同时定量测定.
文献关键词:
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近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丹参酮提取物;光谱解析
作者姓名:
彭严芳;王君;吴志生;刘晓娜;乔延江
作者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029;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引用格式:
[1]彭严芳;王君;吴志生;刘晓娜;乔延江-.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近红外光谱的2D-COS解析及其在丹参酮提取物近红外模型中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06):1781-1785
A类:
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
B类:
隐丹参酮,近红外光谱,2D,COS,丹参酮提取物,近红外模型,二维相关光谱,氘代氯仿,标准品,NIR,中丹,呋喃环,双键,倍频,伸缩,环己烯,酮苯,苯环,弯曲振动,光谱解析,特征波段,SiPLS,定量模型,决定系数,root,mean,square,error,calibration,交叉验证,RMSECV,RMSEP,技术解析,波段筛选,解释性,结构差异,差异特征,结构类似物,定量测定
AB值:
0.2435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