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经皮桡侧克氏针与交叉克氏针治疗低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桡侧克氏针与交叉克氏针治疗低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3岁以下低龄儿童Gartland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岁2个月~3岁,平均2.2岁.根据手术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桡侧克氏针组(16例)与交叉克氏针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后Baumann角及末次随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术后3~6周骨折临床愈合,无Volkmann挛缩、肘内翻或尺神经损伤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14.9±4.9)mL vs.(15.9±5.1)mL]、术后Baumann角[(72.0±4.3)°vs.(71.3±4.4)°]和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3.8%vs.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36.8±9.16)min vs.(46.6±12.3)min]及透视次数[(17.5±6.4)次vs.(27.4±8.2)次]比较,单纯桡侧克氏针组显著少于交叉克氏针组(P<0.05).结论 采用单纯桡侧克氏针或交叉克氏针固定均能有效治疗低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但单纯桡侧克氏针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桡侧克氏针;交叉克氏针;低龄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建军;谷成毅;朱天波;李兵;周游;李新志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湖北 宜昌 443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建军;谷成毅;朱天波;李兵;周游;李新志-.经皮桡侧克氏针与交叉克氏针治疗低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22(11):831-836
A类:
桡侧克氏针
B类:
低龄儿童,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三峡大学,仁和,骨科,Gartland,手术固定,固定方式,组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Baumann,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Volkmann,挛缩,肘内翻,尺神经损伤,优良率,交叉克氏针固定,临床推广
AB值:
0.17292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