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近红外光热转换剂氧缺陷二氧化钼的制备及其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通过水热合成法,以五氯化钼(MoCl5)为钼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结构导向剂和还原剂,制备了二氧化钼(MoO2)纳米颗粒,对纳米材料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自旋共振谱(EPR)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MoO2纳米颗粒粒度约18nm,粒度均匀,具有丰富的氧缺陷,在650~1 100 nm的近红外区具有良好的光吸收能力.光热测试表明该材料100 μg·mL-1的水溶液10 min内升温达31.5℃,光热转换率高达67.9%,并且具有优异的光热稳定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低剂量的该纳米材料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且对肝癌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明显.
文献关键词:
氧缺陷;二氧化钼;水热合成法;光热治疗
作者姓名:
王曾学;刘艳;赵盼;张训迪;阳一鸣;孙鹏;张秀云;冯玉;郑婷婷;陈辰;李伟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院,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药新材料研究院,济南 25035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曾学;刘艳;赵盼;张训迪;阳一鸣;孙鹏;张秀云;冯玉;郑婷婷;陈辰;李伟-.近红外光热转换剂氧缺陷二氧化钼的制备及其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J].无机化学学报,2022(09):1739-1751
A类:
二氧化钼,MoCl5,18nm
B类:
近红外光,光热转换剂,氧缺陷,光热治疗,过水,水热合成法,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结构导向剂,还原剂,MoO2,纳米颗粒,纳米材料,线粉,粉末衍射,透射电镜,TEM,可见近红外,UV,Vis,NIR,吸收光谱,光电子能谱,XPS,电子自旋共振,EPR,颗粒粒度,外区,光吸收能力,测试表明,水溶液,转换率,热稳定性,细胞毒性实验,有毒,肝癌细胞,杀伤
AB值:
0.307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