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雨量站网优化
文献摘要:
地面雨量站是降水数据最直接的来源,合理的雨量站点密度与空间布局能准确反映流域面雨量,对于构建流域水文模型至关重要.以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0年流域内11个地面雨量站的日、周、15 d时间尺度降雨量序列,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MIMR),分析11个地面雨量站之间降雨的信息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规律,并结合流域多年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对岔巴沟流域雨量站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降雨量在2001—2010年间无明显变化趋势,降雨空间分布呈由西南到东北递减趋势;不同时间尺度降雨序列的联合熵、互信息、冗余信息变化总体相同;总体信息随站点增多趋向稳定,站点之间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少,冗余信息越来越多;另外,随着时间尺度变大,联合熵稳定越快,冗余信息越多.依据流域雨量站点间信息熵变化规律,对岔巴沟流域雨量站网进行了优化,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流域最佳雨量站密度和分布,优化后的流域雨量站网能较好的反映流域降雨信息.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流域雨量站网的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信息熵理论;雨量站网优化;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岔巴沟小流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丁文峰;韩昊宇;王协康;郭宜薇;王一然
作者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0;水利部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丁文峰;韩昊宇;王协康;郭宜薇;王一然-.基于信息熵理论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雨量站网优化)[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2(02):113-121
A类:
雨量站网优化,站网优化,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MIMR,岔巴沟小流域
B类:
信息熵理论,黄土高原,面雨量,降水数据,站点密度,流域水文模型,降雨量,信息传递,合流,降雨时空分布,时空分布特征,不同时间尺度,互信息,冗余信息,越来越少,熵稳定,越快,熵变,优化布局
AB值:
0.143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