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情绪识别能力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情绪识别能力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将患者分为暴力组(n=100)、非暴力组(n=100),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事件相关电位、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巴瑞特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评分与面部情绪识别功能,分析冲动暴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暴力组P300潜伏期、N200潜伏期均长于非暴力组,P300波幅低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组BPRS、BIS-11评分均高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组悲伤、恐惧、厌恶、愤怒正确数及总正确数均低于非暴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300潜伏期、P300波幅、N200潜伏期、BPRS、BIS-11、面部情绪(悲伤、恐惧、厌恶、愤怒)识别正确数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有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与患者识别面部情绪中悲伤、恐惧、厌恶、愤怒的能力有关.
文献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冲动暴力行为;面部情绪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东鹏;王成东;梁洪波
作者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徐州 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东方医院精神科,江苏 徐州 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东方医院医学心理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东鹏;王成东;梁洪波-.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情绪识别能力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07):495-499
A类:
冲动暴力行为
B类: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情绪,情绪识别,识别能力,冲动攻击行为,徐州市,东方人,医院住院,住院治疗,修订版,外显,MOAS,非暴力,事件相关电位,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巴瑞特,冲动性,BIS,识别功能,P300,潜伏期,N200,波幅,悲伤,恐惧,厌恶,愤怒
AB值:
0.206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