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头孢唑林钠的研究和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对头孢唑林钠的有效性水平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 建立头孢唑林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文献数据进行验证,计算相应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简称"药时曲线"),结合本品种的抑菌活性特征,采用相应的评价参数以各器官中药时曲线为依据进行有效性研究与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单次静脉注射头孢唑林钠0.5、1.0和4.0 g,药时曲线的模型计算与文献结果间决定系数(r2)为分别为0.863、0.933和0.905,曲线下面积(AUC0-t)预测与文献结果的比值依次为101.1%、108.3%和105.3%,模型与实测结果一致;分别计算静脉注射给药1.0 g、8 h给药间隔方案下头孢唑林钠在肺、心、肾、皮肤和生殖系统中的药时曲线,分别与肺炎链球菌、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致病菌所对应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比较,得到在不同器官中对相应病原菌18.7%~99.7%的有效性水平结果.结论 头孢唑林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描述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适用于抗感染药物的有效性评价,结合细菌对抗感染药物敏感性的结果,利用本研究方法根据治疗目的调整给药方案,获得更好的有效性水平.
文献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有效性;药效学
作者姓名:
王晨;高婕;张斗胜;许明哲
作者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2629;中国药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晨;高婕;张斗胜;许明哲-.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头孢唑林钠的研究和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22(07):717-720,739
A类:
B类: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对头,头孢唑林钠,动力学理论,文献数据,组织器官,药物浓度,本品,抑菌活性,评价参数,各器官,有效性研究,单次静脉注射,决定系数,r2,AUC0,实测结果,注射给药,下头,生殖系统,肺炎链球菌,溶血,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器官,动力学过程,抗感染药物,有效性评价,药物敏感性,给药方案,药效学
AB值:
0.2530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