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前后牙骨肌的变化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功能矫治前后关节,肌肉,咬合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其与下颌骨生长和功能矫治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已完成功能矫治的Ⅱ类下颌后缩儿童21例,测量治疗前后CBCT影像中牙骨肌咬合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髁突长短轴颈增大,关节上、后间隙增大;关节窝间距与宽度增大;咬肌方向近中倾斜角度减小;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下切牙唇倾度增加.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后缩患者治疗后虽然关节发生适应性改建,但咬肌方向与最大咬合力方向之间出现不协调,牙合平面的顺旋,下前牙唇倾等变化可能对下颌骨矢状向生长和疗效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文献关键词:
下颌后缩;颞颌关节;咬肌;咬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储梦诗;郎鑫;WASEEM SALEH AL-GUMAEI;秦容;张昕宇;郑艳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储梦诗;郎鑫;WASEEM SALEH AL-GUMAEI;秦容;张昕宇;郑艳-.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前后牙骨肌的变化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22(08):752-756
A类:
B类:
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后牙,变化研究,下颌骨,骨生长,CBCT,髁突,长短轴,轴颈,关节窝,咬肌,倾斜角度,顺时针,下切,切牙唇倾度,上数,改建,最大咬合,咬合力,下前牙,矢状向,颞颌关节
AB值:
0.3408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