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寒退化禾本科混播草地地下芽库特征与群落持续性初探
文献摘要:
为探明多年生不同混播组合草地退化后的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祁连山金强河地区22年前建植的6种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下芽库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组分混播草地能够较好的保留建植种的地下芽,且以建植种分蘖芽为主,而3组分混播草地地下芽主要由侵入种的分蘖芽、根茎芽、根颈芽和根蘖芽构成,建植种芽密度占比较低;分蘖芽密度与建植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根茎芽、根颈芽、根蘖芽密度与侵入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其中,混播组合"冷地早熟禾(Poacrymophila)+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gyroncristatum)"草地地下芽结构最优,可适当延长混播草地使用年限,是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混播草种组合.
文献关键词:
退化草地;混播模式;芽库;群落持续性
作者姓名:
刘婉婷;曹文侠;王文虎;王辛有;王世林;邓秀霞;李文;师尚礼
作者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婉婷;曹文侠;王文虎;王辛有;王世林;邓秀霞;李文;师尚礼-.高寒退化禾本科混播草地地下芽库特征与群落持续性初探)[J].草地学报,2022(07):1773-1780
A类:
群落持续性,Poacrymophila,Agropgyroncristatum,地下芽结构
B类:
禾本科,混播草地,芽库,库特,多年生,草地退化,群落稳定性,祁连山,山金,建植,草地群落,群落结构,分蘖,根茎,根颈,根蘖,盖度,地上生物量,早熟禾,老芒麦,Elymus,sibiricus,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冰草,使用年限,青藏高原,高原高寒地区,草种,退化草地,混播模式
AB值:
0.318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