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岩溶隧道涌突水破坏模式分类及防突厚度研究
文献摘要:
在岩溶山区进行隧址选择时,隧道与溶洞之间的防突岩体厚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岩溶隧道修建过程中,若岩墙厚度保留过小,则岩溶水涌出造成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目前涌突水破坏分类较为笼统且大多忽略了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对防突厚度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岩溶隧道围岩的结构类型、溶洞与隧道之间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的角度进行涌突水破坏模式分类研究,再根据破坏模式抽象出梁模型、矩形或圆薄板模型、冲剪切柱模型、翼形裂纹张拉贯通模型、拉剪复合断裂破坏模型、顺层滑移模型等不同的力学模型,最后得出了相应破坏模式下防突厚度计算公式,以便为岩溶区隧道选线提供建议并为隧道修建过程中涌突水灾害预测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隧道突水;破坏模式;防突厚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肖喜;赵晓彦;张巨峰;肖勇;莫培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都611756,中国;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有限公司,珠海519000,中国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喜;赵晓彦;张巨峰;肖勇;莫培-.岩溶隧道涌突水破坏模式分类及防突厚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22(02):459-474
A类:
防突厚度
B类:
岩溶隧道,隧道涌突水,破坏模式,模式分类,岩溶山区,择时,溶洞,修建过程,留过,岩溶水,水涌,涌出,成安,安全事故,工期延误,笼统,隧道围岩,岩体结构,结构类型,相对位置,分类研究,梁模型,薄板,翼形,张拉,拉剪,顺层,滑移模型,厚度计算,岩溶区,选线,突水灾害,灾害预测,隧道突水
AB值:
0.361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