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鲜当归采后青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积累
文献摘要:
[目的]为探究新鲜当归采后储藏期间青霉病主要致病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积累情况.[方法]拟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后当归青霉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影响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光照、以及碳、氮源等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霉病当归中积累的毒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新鲜当归采后储藏期间青霉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该病原菌在65℃下15 min致死,在温度20~25℃、pH 7、麦芽糖为碳源、蛋白陈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而在温度25℃、pH 7、蔗糖为碳源、酵母浸粉为氮源时产抱量最高.波兰青霉在侵染当归过程中会积累棒曲霉素(patulin,PAT),含量为6.166 μg/g.[结论]研究为有效控制当归采后青霉病的发生及毒素积累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当归;青霉病;鉴定;棒曲霉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董云;吕丙钰;薛华丽;杨志敏
作者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董云;吕丙钰;薛华丽;杨志敏-.新鲜当归采后青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积累)[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2(02):74-81
A类:
棒曲霉素,patulin
B类:
当归,采后,青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毒素积累,储藏期间,主要致病菌,分子生物学技术,氮源,高效液相色谱法,波兰,Penicillium,polonicum,麦芽糖,碳源,菌丝生长,蔗糖,酵母,侵染,PAT
AB值:
0.205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