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文献摘要:
[目的]明确广西地区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红花檵木病叶的病原菌,通过活体接种法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β-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几丁质合酶(CHS-1)和钙调蛋白(CAL)]分析,确定引起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从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叶组织中分离获得6株形态一致并具有致病性的真菌菌株,菌落近圆形,中部灰色至深灰色,边缘灰白色,气生菌丝体疏松、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形,与果生刺盘孢(Co%totrichum fructicola)形态一致.对代表性菌株H6的ITS、ACT、TUB2、GAPDH、CHS-1和CAL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这些序列与多个果生刺盘孢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99%~100%.使用这些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菌株H6与果生刺盘孢聚于同一最小分支,因此确定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最适宜菌株H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0℃,最适pH为8.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木糖醇和L-脯氨酸;对菌株H6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和咪鲜胺.[结论]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广西地区红花檵木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明确了最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pH、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及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几种杀菌剂.
文献关键词:
红花檵木;果生刺盘孢;炭疽病;多基因系统发育;广西
作者姓名:
叶云峰;杜婵娟;杨迪;赵廷昌;刘思情;付岗
作者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宁 530007;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3;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云峰;杜婵娟;杨迪;赵廷昌;刘思情;付岗-.广西红花檵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西南农业学报,2022(11):2527-2535
A类:
totrichum
B类:
西红花,红花檵木,木炭,炭疽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广西地区,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分类地位,正确诊断,科学防治,组织分离,分离法,过活,活体,致病性,形态学特征,基因序列,核糖体,ITS,肌动蛋白,ACT,微管蛋白,TUB2,甘油醛,GAPDH,几丁质,CHS,钙调蛋白,CAL,菌落生长,生长速率法,碳源,氮源,杀菌剂,菌丝生长,有致,深灰色,灰白色,生菌,菌丝体,絮状,分生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果生刺盘孢,Co,fructicola,代表性菌株,H6,NCBI,BLAST,比对分析,序列同源性,多基因系统发育,系统发育进化树,测定结果,木糖醇,醇和,脯氨酸,强抑制,抑制效果,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乙蒜素,多菌灵,咪鲜胺,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方法,病原菌鉴定
AB值:
0.3136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