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期留茬免耕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寻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高效可持续生产耕作措施,基于2004年设置的长期留茬免耕田间定位试验,针对单作小麦、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大豆3种典型春小麦种植方式,在长期留茬免耕和传统翻耕条件下,通过分析2004-2018年小麦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来诠释长期留茬免耕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同时分析评价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旨在为区域内春小麦的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单作小麦、春小麦/玉米和春小麦/大豆3种种植方式下的春小麦籽粒产量在年际间变动较大,呈锯齿状波动.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留茬免耕的增产效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增强,长期留茬免耕可以提高春小麦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且间作相比单作可以更好地维持产量的可持续稳定生产能力.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叠加效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其中,2004-2012年留茬免耕主要通过显著提高穗粒数来增加小麦产量;2013-2018年,单作小麦和春小麦/大豆时,留茬免耕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千粒质量来增加小麦产量,春小麦/玉米时,留茬免耕主要通过显著增加穗长来促进小麦生长,进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气温、降雨量和穗粒数在春小麦产量中起主要作用,收获指数和气温在春小麦产量稳定性中起主要作用,穗长和产量在春小麦产量可持续性中起主要作用.综上,留茬免耕是河西绿洲灌区单作小麦、春小麦/玉米和春小麦/大豆3种春小麦种植方式下切实可行的耕作措施.
文献关键词:
降水;温度;秸秆;留茬免耕;春小麦;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
作者姓名:
卢秉林;包兴国;车宗贤;张久东;吴科生;杨蕊菊
作者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 730070;农业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兰州 7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卢秉林;包兴国;车宗贤;张久东;吴科生;杨蕊菊-.长期留茬免耕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22(07):117-126
A类:
留茬免耕
B类:
河西绿洲,西绿洲灌区,春小麦产量,可持续生产,耕作措施,耕田,田间定位,定位试验,单作,大豆,小麦种植,种植方式,翻耕,产量构成要素,农艺性状,演变特征,小麦籽粒,籽粒产量,年际,锯齿状,增产效应,种植年限,地维,持续稳定,稳定生产,生产能力,叠加效应,高小,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麦生长,降雨量,收获指数,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下切,秸秆
AB值:
0.1779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