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及其不同利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效应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不同绿肥及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生产效益.[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该试验为河西绿洲灌区的典型种植模式,至取样时试验已进行12年.与玉米间作的绿肥作物包括针叶豌豆、甜豌豆、草木樨,每种绿肥均采用压青与根茬还田两种方式,以玉米单作为对照(CK).测定了玉米和绿肥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吸收累积量,同时取0—20?cm土样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在2020年草木樨(压青,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压青)及甜豌豆(压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与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8.06%、16.74%、13.99%、9.86%,且以玉米间作草木樨处理间的玉米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差值最小.草木樨压青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之间作的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粒数、地上部鲜重均显著高于CK.针叶豌豆压青和甜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15.39%~22.48%、9.61%~15.92%.针叶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全氮和玉米籽粒氮累积量最高,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2.70%和76.89%.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了13.46%~45.03%,甜豌豆压青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19.75%.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值位列前3名,分别为41.08%、10.15%和12.24%.[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绿肥间作体系下,草木樨压青或者根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压青还田的效果优于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还田提升玉米产量的效果虽不如草木樨,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酶活性及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培肥土壤.
文献关键词:
玉米;绿肥;还田方式;产量;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跃;张久东;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包兴国;车宗贤;朱青;曹卫东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3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 甘肃兰州 730030;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跃;张久东;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包兴国;车宗贤;朱青;曹卫东-.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及其不同利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03):402-413
A类:
B类:
河西绿洲,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不同利用方式,玉米产量,土壤肥力,提升效应,生产效益,田间定位,定位试验,种植模式,绿肥作物,针叶,豌豆,草木樨,根茬还田,两种方式,单作,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土壤脲酶,亚硝酸还原酶,年际变异,变异系数差,产量优势,株高,穗长,穗粒数,地上部,鲜重,土壤无机氮,速效钾,钾含量,土壤全氮,玉米籽粒,氮累积量,土壤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树分析,贡献值,位列,压青还田,虽不,培肥,肥土,还田方式
AB值:
0.2499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