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河西绿洲灌区减量灌溉下绿肥对小麦光合源及产量的补偿效应
文献摘要:
[目的]资源性缺水严重制约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生长,针对小麦种植模式单一,水资源投入量大、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限量供水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小麦光合源及产量的补偿效应,对该区小麦节水种植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河西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L.)的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17年,供试小麦品种为'宁春4号',箭筈豌豆品种为'兰箭2号'.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传统灌水(540?mm,I3)、减量50?mm灌水(490?mm,I2)、减量100?mm灌水(440?mm,I1)?3个灌水水平和小麦收获后复种并翻压绿肥(WG)、复种但不翻压绿肥(WGr)、休闲(WF)?3种绿肥处理方式.2020―2021年,调查了绿肥小麦光合源(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产量补偿效应.[结果]从全生育期平均值来看,与2020和2021年I3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相比,I1处理小麦LAI分别显著降低了6.26%和5.84%,LAD分别下降了6.21%和5.87%;I2处理小麦LAI分别降低3.55%和2.85%,LAD分别下降3.17%和3.13%?(P<0.05);与传统灌水休闲对照(WFI3)相比,WGI2的LAI提高了2.31%和3.69%,LAD分别提高了3.07%和4.03%,WGrI2无显著差异,绿肥翻压显示出对I2处理下小麦LAI、LAD的补偿效果.与2020和2021年I3相比,I1处理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平均显著降低了16.31%和15.19%,籽粒产量分别平均降低了14.00%和12.98%;I2处理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平均降低6.20%和6.58%,籽粒产量分别平均降低1.78%和4.05%;WGI2小麦干物质累积量较WFI3分别提高了4.84%和5.30%,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5.89%和6.01%,显示出绿肥翻压对I2下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显著补偿效应;而WGrI2产量的补偿效应不明显,且2021年绿肥翻压对I2下光合源、干物质累积量的补偿效应优于2020年.WG对产量的补偿主要归因于对小麦LAI、LAD的同步补偿.[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复种并翻压绿肥能够获得与常规灌溉量相近的小麦叶面积和光合势以及产量,即可以补偿减少50?mm灌水量对次年小麦造成的负效应,因此,可作为该区实现小麦节水生产的生态技术模式.
文献关键词:
绿肥;减量灌溉;小麦;叶面积指数;光合势;补偿效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昭;柴强;王玉;苟志文;樊志龙;胡发龙;殷文
作者机构:
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昭;柴强;王玉;苟志文;樊志龙;胡发龙;殷文-.河西绿洲灌区减量灌溉下绿肥对小麦光合源及产量的补偿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06):1003-1014
A类:
减量灌溉,WGr,WFI3,WGI2,WGrI2
B类:
河西绿洲,西绿洲灌区,绿肥,补偿效应,资源性,缺水,小麦生长,小麦种植,种植模式,资源投入,投入量,效率不高,限量,供水条件,不同处理,节水,麦后复种,箭筈豌豆,Vicia,sativa,田间定位,定位试验,小麦品种,裂区设计,I1,灌水水平,小麦收获,翻压,不翻,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全生育期,LAI,LAD,别下,干物质累积量,籽粒产量,累积和,下光,归因于,灌溉量,灌水量,次年,负效应,生态技术,技术模式
AB值:
0.21319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