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对运动员神经肌肉激活的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针对训练和比赛前运动员出现的淡漠状态,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TBS)对神经肌肉激活的生物学效应,为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兴奋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8名一线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其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分别施加iTBS真刺激和伪刺激(刺激参数:丛内频率50 Hz,丛内数3,丛间频率5 Hz,丛间数10,刺激时间2 s,间隔8 s,重复次数40次,1200个脉冲),采用交叉实验设计,比较刺激前、后的反应时、心率变异性、肌力和肌电变化.结果:真刺激后受试者反应时从0.171 s下降至0.163 s(P<0.01),反应稳定指数略有增加,反应状态有所提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均显著增加(P<0.01),心率变异性低频和高频比值显著增加(P<0.05),自主神经平衡性提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真刺激后受试者静态屈肘力量显著增加6.60%(P<0.05),握力增加2.61%,增加幅度均高于伪刺激;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屈腕肌肌腱平均功率频率在真刺激后出现显著升高(P<0.05),快肌纤维动员比例增大,肌纤维募集能力有所提升.结论:iTBS对提高中枢神经兴奋性,改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以及增加肌纤维募集能力均有较好效果,该方法对训练或比赛前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文献关键词:
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反应时;心率变异性;肌力;肌电
作者姓名:
赵凡;刘勇;陈冲;崔书强
作者机构: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75
引用格式:
[1]赵凡;刘勇;陈冲;崔书强-.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对运动员神经肌肉激活的效果)[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2(06):442-449
A类:
B类:
间歇性,Theta,节律,运动员,神经肌肉激活,赛前,淡漠,iTBS,生物学效应,兴奋性,男子,初级运动皮层,M1,刺激参数,复次,交叉实验,实验设计,心率变异性,肌力,肌电变化,平衡性,交感神经活动,握力,肱二头肌,肌腱,平均功率,快肌纤维,募集,中枢神经,神经兴奋,自主神经调节,调节能力
AB值:
0.292225
相似文献
经颅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昌成;洪文军;王四中;路翰娜;赵智勇;白钟飞;林起湘;刘斐雯;唐朝正-青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丽水 3239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8;新西兰达尼丁奥塔哥大学物理治疗学院,达尼丁 9054;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神经调控实验室,香港特别行政区 999077;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 510370;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7;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 201619;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亚特兰大 30329;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 610021;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北京 10008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