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紫色土池塘养殖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
文献摘要:
为探讨紫色土池塘养殖进程中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以重庆市铜梁区(N29.5130°,E106.4010°)采集的紫色土作为基础,覆水模拟紫色土池塘半年的养殖过程,定期测定底泥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理化指标和有机质、氮、磷、钾、镁、硫等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pH值达8.5,碱性明显,营养总体偏低.建成池塘后底泥迅速向中性转化,养殖组pH值(7.1)明显低于对照组(7.3);养殖组底泥表现为还原性,氧化还原电位降至约-210.0 mV,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 mV).养殖组底泥主要营养成分有机质、总氮、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逐步升高,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沉积量分别达5.10 g/kg,0.13 g/kg,0.45 g/kg,78.88 mg/kg和88.50 mg/kg;其他营养成分也有不同量沉积,仅镁含量降低.养殖组底泥有机质不断累积并发生厌氧反应,但底泥pH值中后期较为稳定且仍处在宜渔区间,表现出石灰性紫色土作为池塘底泥的较强缓冲性.按照底泥有机质5.1 g/(kg·a)沉积和碳氮比升高的速度,养殖3 a后其将变为低渔产力池塘,故建议新建石灰性紫色土池塘养殖清淤年限不应超过3 a.
文献关键词:
石灰性紫色土;池塘底泥;模拟养殖;理化性质变化;营养元素沉积
作者姓名:
李天才;余米;江瑞;赵晴云;付梅;苏胜齐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水产学院,重庆400700;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重庆400700;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408435;重庆市合川区水产发展指导站,重庆4015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天才;余米;江瑞;赵晴云;付梅;苏胜齐-.紫色土池塘养殖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J].河南农业科学,2022(04):151-159
A类:
E106,营养元素沉积
B类:
土池,池塘养殖,理化性质变化,沉积过程,铜梁,N29,水模拟,氧化还原电位,理化指标,有机质,成分含量,石灰性紫色土,还原性,mV,主要营养成分,总氮,总磷,速效磷,速效钾,沉积量,不同量,镁含量,含量降低,生厌,厌氧反应,渔区,池塘底泥,碳氮比,渔产,清淤,模拟养殖
AB值:
0.2509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