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肠炎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 建立稳定的H1N1流感病毒肺炎-肠炎小鼠模型,为胃肠型流感的病理基础及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工具和手段.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n=6),10倍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10 TCID50)组、1 TCID50组、0.1 TCID50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小鼠滴鼻感染不同剂量的H1N1流感病毒.感染病毒后,每天测量小鼠的肛温、体重,观察小鼠皮毛及精神状态等,连续7 d.处死后测定小鼠脏器指数、RT-PCR检测肺组织中甲型流感病毒H1N1 M基因及小肠组织中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的mRNA表达量.对筛选出的最佳感染剂量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10 TCID50组和1 TCID50组体重呈显著下降趋势,肺指数明显升高(P<0.01),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P<0.05),肺部病毒载量及小肠组织中ROR-γt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出现背弓佝偻、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现象,两个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7%和17%.0.1 TCID50组小鼠指标虽有相似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对1 TCID50感染剂量进行实验验证,与对照组相比,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肺及小肠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小肠组织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IL-2显著升高,但肠组织中IL-6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显著降低.结论 1 TCID50病毒感染为建立小鼠肺炎-肠炎模型的最佳浓度,且经过后期多批次的建模实验,证实该模型建立方法稳定、可靠,为抗病毒研究提供良好的病理模型.
文献关键词:
小鼠;模型;流感;肺炎;肠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杜宝香;于钦辉;孙启慧;王立清;杨勇;容蓉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杜宝香;于钦辉;孙启慧;王立清;杨勇;容蓉-.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肠炎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2(09):27-33
A类:
B类:
H1N1,肠炎模型,流感病毒肺炎,小鼠模型,肠型,病理基础,抗病毒药物,药物研究,BALB,半数,数组,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TCID50,滴鼻,不同剂量,感染病,皮毛,精神状态,处死,后测,脏器指数,肺组织,甲型流感病毒,小肠,中视,视黄酸,孤儿,retinoid,related,orphan,nuclear,receptor,ROR,肺指数,胸腺指数,病毒载量,佝偻,精神不振,急促,虽有,病理切片,织出,重病,病理损伤,interleukin,干扰素,interferon,IFN,17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GM,CSF,最佳浓度,过后,多批,建立方法
AB值:
0.4086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