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990-2018年新疆"三生"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
文献摘要:
基于新疆地区1990、2000、2010和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分析近30年来新疆地区"三生"用地类型的变化强度,研究其格局转变;利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类型引起的碳效应变化.以期为新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配置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为低碳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活生产用地和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较快,动态度较大,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整体呈减少态势.用地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10年.2)生活生产用地作为碳排放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增长14231.66万t,其在2000-2010年间年增长率最大;碳汇方面主要为生态生产用地碳吸收量下降99.80万t.3)生活生产用地碳排放强度由期初的4207.90?t·km?2上升到期末的18423.55?t·km?2,其余3类用地碳排放/碳吸收强度变动较小.4)生态用地主要转入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引起的碳排放增加量为4960.79万t;生产生态用地主要转入生活生产用地,引起碳排放量增加2428.72万t;生态逆向演变:生态生产用地主要转入生态用地,引起碳汇量损失84.91万t.本研究为科学认知新疆"三生"用地转型的时空规律及其碳排放效应,对优化配置"三生"用地,构建可持续国土空间利用和保护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遥感;"三生"用地;时空演化;碳源和碳汇;碳排放效应;新疆
作者姓名:
郑艺文;刘晓煌;熊茂秋;李福杰;付宇佳;张子凡;赖明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4;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55;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 北京 10005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艺文;刘晓煌;熊茂秋;李福杰;付宇佳;张子凡;赖明-.1990-2018年新疆"三生"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碳排放效应)[J].草业科学,2022(12):2565-2577
A类:
B类:
三生,时空变化特征,碳排放效应,新疆地区,四期,遥感监测,能源消耗,土地利用变化,变化动态,动态指数,指数分析,用地类型,碳排放计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土地利用转移,碳效应,土地利用结构,空间配置,科学规划,规划与管理,低碳优化,生活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增长率,动态度,年增长率,碳吸收,吸收量,期初,到期,期末,地主,转入,增加量,碳汇量,科学认知,用地转型,时空规律,国土空间利用,时空演化,碳源和碳汇
AB值:
0.3228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