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土地利用转变与海拔高度协同作用黄土高原植被固碳变化特征
文献摘要:
全球固碳释碳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关乎民生的热点话题,区域碳源/碳汇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CASA模型估算黄土高原1990-2015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海拔高度及两者协同作用对其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1990-2015年植被NPP与植被固碳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均NPP增速2.74 gC m-2 a-1,年均固碳增速1.13 TgC/a,研究区林地年均NPP(619.5 gC m-2 a-1)远超其他用地类型,固碳效果理想;(2)黄土高原年均NPP随高程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年总NPP和固碳量随高程增加变化趋势相反;(3)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变类型中退耕还林的植被固碳效果最好;而林地变为耕地或草地均不能达到固碳目的,此外,更推荐在研究区海拔低于1500 m变草为耕,海拔高于1500 m退耕还草,海拔高于3000 m变耕、草为林.以期为区域尺度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土地利用转变;海拔高度;协同作用
作者姓名:
张佑铭;郎梦凡;刘梦云;谢宝妮;常庆瑞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石家庄05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佑铭;郎梦凡;刘梦云;谢宝妮;常庆瑞-.土地利用转变与海拔高度协同作用黄土高原植被固碳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2(10):3897-3908
A类:
TgC
B类:
土地利用转变,海拔高度,黄土高原,热点话题,碳源,碳汇,不言而喻,CASA,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影响,NPP,林地,他用,用地类型,碳效,效果理想,先降,固碳量,退耕还林,草地,退耕还草,区域尺度,生态环境建设
AB值:
0.2483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