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山西省县域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摘要:
基于人地系统理论,构建区域低效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山西省106个县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省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分异格局,定量探测了城镇低效用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县域城镇低效用地与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构建"低效-自然-经济-社会"分析框架,分析城镇低效用地与空间要素之间作用路径和表现形式,总体上包括"人"、"地"2类要素和自然、经济、社会3个维度,其中自然要素在低效用地空间分异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要素起决定性作用,社会要素具有强化放大效应.山西省89.09%的县域城镇低效用地规模低于265.86 hm2,整体偏向低值集聚,具有较弱的同质集聚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域城镇低效用地规模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域,平原地区县域的城镇低效用地规模高于山区丘陵地区.常住人口规模、GDP、对外交通枢纽数、地均GDP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山西省城镇低效用地规模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但各因子在县域内驱动力有明显差异;因子交互作用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双因子增强为辅,其中常住人口规模对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强,凸显了人口因子的驱动效应.
文献关键词:
县域;低效用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慧芳;毕如田;王瑾;郭永龙
作者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太谷0308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慧芳;毕如田;王瑾;郭永龙-.山西省县域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2(05):169-180,208
A类:
B类:
山西省县域,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局分,人地系统,系统理论,低效化,理论分析框架,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省城,空间分异格局,定量探测,主导因子,空间要素,作用路径,自然要素,基础性作用,经济要素,会要,放大效应,用地规模,hm2,低值,集聚特征,平原地区,区县,丘陵地区,常住人口,人口规模,对外交通,交通枢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模空间,县域内,内驱动力,双因子,因子增强,驱动效应
AB值:
0.27288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