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北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异质性研究——以陕西铜川耀州区为例
文献摘要:
[目的]从土地利用变化程度、过程及空间转移3个维度揭示西北旱区典型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及特征,为区域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陕西铜川耀州区为例,用2000年5月、2008年7月以及2015年8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根据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自然属性状况,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共分为7种(林地、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水库坑塘),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2000-2015年陕西铜川耀州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结果](1)从利用程度来看,2000,2008及2015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依次为252.65,247.69和250.66,其中2000-2008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4.97,处于调整期;2008-2015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2.97,处于发展期;2000-2015年,耀州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2.00,土地利用总体处于调整期,仍有较大开发利用空间.2000-2015年,耕地利用程度变化量间呈持续下降趋势,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呈衰退趋势;林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持续发展趋势;而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变化量则呈持续增长趋势,处于发展阶段;水库坑塘和草地的利用程度变化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从转移过程来看,在2000-2008和2008-2015年耀州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转移的面积分别为23 362.44和21 579.20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发生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比例均最高,其次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草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城镇用地,水库坑塘转移面积占比最小;各土地利用类型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转移,其中耕地与林地相互转化以及耕地向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和城镇用地转化成为主要趋势.(3)从空间变化来看,在2000-2015年,耀州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空间迁移,其中其他建设用地和草地的重心转移距离均较大,林地的重心转移距离最小.[结论]2000-2015年陕西铜川耀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加速.
文献关键词:
西北旱区;典型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作者姓名:
鱼坤;陈学渊;韩晓静;位佳佳;零丽斯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引用格式:
[1]鱼坤;陈学渊;韩晓静;位佳佳;零丽斯-.西北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异质性研究——以陕西铜川耀州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9):89-100
A类:
B类:
西北旱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异质性,异质性研究,铜川,耀州区,空间转移,典型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变化过程,区域土地,土地政策,Landsat,遥感影像,要数,数据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建设用地,水库,坑塘,土地利用程度,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时空格局变化,综合指数,变化量,调整期,发展期,耕地利用,利用水平,先上,先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hm2,中耕,农村居民点用地,相互转化,转化成,主要趋势,空间变化,重心转移,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利用格局,格局演变,时空变化特征
AB值:
0.2456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