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与微结构特征的影响
文献摘要:
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土壤结构变化被认为是融雪期黑土坡面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团聚体微结构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关键因子.基于控制条件土壤冻融模拟试验,采用湿筛法、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和Image-Pro Plus(IPP)图像分析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循环过程中黑土团聚体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阐明了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与团聚体微结构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 表明:(1)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整体呈破坏作用.该作用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冻融循环驱动土壤孔隙趋于长条状发育,且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孔隙连通性增强,面积孔隙率增加;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土壤大团聚体向微团聚体的迁移转化,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下降.(2)土壤初始含水率增加会导致冻融循环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破坏程度增强,且在7次冻融循环内呈显著性变化;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高团聚体面积孔隙率呈显著增加趋势.(3)土壤团聚体面积孔隙率与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呈显著负相关,面积孔隙率的增加分别解释了MWD和GMD变化率的49.1%和50.3%.
文献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冻融循环;团聚体水稳定性;土壤微结构特征
作者姓名:
王文刚;王彬;顾汪明;陈祖明;蒋瑶钰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文刚;王彬;顾汪明;陈祖明;蒋瑶钰-.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与微结构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01):66-73
A类:
团聚体水稳定性,面积孔隙率,土壤微结构特征
B类:
土壤结构,融雪,土坡,坡面,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控制条件,土壤冻融,模拟试验,湿筛法,电子显微技术,Image,Pro,Plus,IPP,图像分析,分析处理,循环过程,动态变化特征,微观层面,动土,土壤孔隙,长条状,冻融循环次数,孔隙连通性,大团聚体,微团聚体,迁移转化,初始含水率,中土,破坏程度,显著性变化,体面,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平均直径,GMD,加分,典型黑土区
AB值:
0.2600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