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土壤碳(C)和氮(N)含量在农田作物养分利用和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土壤团聚体的C、N含量和稳定性是表征土壤结构、退化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姜-稻轮作和姜-菜轮作为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具有不同的C、N保护机制.为探究不同轮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规律、稳定性和C、N含量的变化特征,寻求最优的轮作模式,以安徽省铜陵市姜-菜轮作和姜-稻轮作模式下的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数,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壤团聚体及C、N含量的差异性.通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大团聚体含量(DR0.25)和分形维数(D)来衡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C、N与土壤稳定性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姜-菜轮作下姜季>0.053~0.25 mm微团聚体质量分数比菜季显著增加53%(P<0.05),姜-稻轮作下姜季≤0.053 mm微团聚体质量分数比稻季显著降低39%(P<0.05),>0.25~1.00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比稻季显著增加约2倍(P<0.05);2)与姜-稻轮作相比,姜-菜轮作分别显著降低姜季≤0.053 mm微团聚体C、N质量分数32%与33%(P<0.05),>1.00 mm大团聚体C、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9%与33%(P<0.05);3)姜-稻轮作下姜季>1.00 mm大团聚体C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姜-菜轮作24%(P<0.05),>0.25~1.00 mm大团聚体C、N贡献率分别显著低于姜-菜轮作32%与25%(P<0.05);4)GMD和DR0.25均与>0.25~1.00 mm大团聚体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0.01),MWD与>1.00 mm大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MWD、GMD、DR0.25均与>0.25 mm大团聚体C、N显著正相关(P<0.05).相对于姜-菜轮作下的旱地轮作,水旱轮作下的姜-稻轮作模式可以持续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维持高效的土壤C、N的养分利用,是实现铜陵市水土保持与养分协调利用的最优轮作模式,有利于维系白姜的可持续生产.
文献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轮作模式;农田
作者姓名:
黑杰;李先德;刘吉龙;王亚非;胥佳忆;阳祥;尹晓雷;王维奇;张永勋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50007,福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100081,北京;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50007,福州
引用格式:
[1]黑杰;李先德;刘吉龙;王亚非;胥佳忆;阳祥;尹晓雷;王维奇;张永勋-.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含量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2(03):126-134
A类:
B类:
轮作模式,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土壤碳,农田作物,养分利用,环中,土壤结构,水旱轮作,旱地,保护机制,安徽省铜陵市,土壤样品,不同粒级,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稳定性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平均直径,GMD,大团聚体,DR0,分形维数,皮尔逊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分析,土壤稳定性,微团聚体,持续改善,水土保持,可持续生产
AB值:
0.1735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