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阴阳、营卫学说探讨生物钟基因对睡眠昼夜节律的影响
文献摘要:
昼夜节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周期接近于24 h,以CLOCK、BMAL1、PER、CRY等核心生物钟基因的节律性表达为分子基础.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基因与睡眠关系密切,视交叉上核(SCN)作为中枢时钟启动节律后,形成一系列表达生物钟基因的转录翻译反馈环路(TTFL)调控机体的昼夜节律震荡,在睡眠稳态系统和生物钟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得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昼夜节律主要与阴阳消长、营卫二气运行有关,营卫与阴阳相贯、循行不休共为寤寐之枢机.文章通过分析生物钟基因调控昼夜节律的机制与阴阳、营卫学说和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发现阴阳、营卫学说与生物钟基因的反馈循环机制之间互通互用,深入探索可以为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以生物钟为潜在机制的新靶点.
文献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睡眠;昼夜节律;阴阳;营卫
作者姓名:
张乃文;李梦媛;李小黎;鲁丽华;张婧;刁华琼;陈琳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100029
引用格式:
[1]张乃文;李梦媛;李小黎;鲁丽华;张婧;刁华琼;陈琳-.基于阴阳、营卫学说探讨生物钟基因对睡眠昼夜节律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4):376-381
A类:
CRY,转录翻译反馈环路,TTFL
B类:
营卫学说,讨生,生物钟基因,昼夜节律,CLOCK,BMAL1,PER,心生,分子基础,视交叉,SCN,时钟,列表,达生,震荡,持正,生命活动,中医学,阴阳消长,气运,循行,不休,共为,寤寐,枢机,基因调控,反馈循环,循环机制,互用,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潜在机制,新靶点
AB值:
0.2944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